特锐德作为创业板的第一股,目前也是充电桩概念的龙头之一,虽然2020年是新能源车非常蓬勃的一年,但特锐德的业绩表现却不如理想,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5.96%,到底特锐德是怎么了呢?
特锐德成立初期以箱式电力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随着国家高铁建设、智能电网建设、工矿企业发展,行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但该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低,面对的下游客户为垄断企业,议价能力差等特点。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龙头企业,与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为第一梯队。接下来,我们就从特锐德的报表分析一下它业绩下滑的原因。
公司初始业务所处行业为铁路系统、电力系统和煤炭、石油系统,2015年又进入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后来受益于国家电网的大力投资建设,公司在电力系统的业务收入逐年快速增加,2016年之后,新能源汽车业务也突飞猛进,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板块。原有箱式电力设备产品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充电服务收入跳跃式增长,已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但特锐德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水平不高,在20%左右,盈利水平依赖规模效应。
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在2020年收入略微下滑,该业务目前仍为投资拉动型增长,充电桩使用效率提升还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因充电桩天然地与停车位绑定,复用次数直接影响着充电量,非充电车辆占用车位和流动性低是影响充电桩使用效率的显著问题,亟待解决。公司整体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近四年由于基数变大增速放缓。
特锐德的营业收入明显成较快的增长趋势,但公司利润增长情况并不明显,维持在1至2亿水平,甚至扣非净利润近四年明显下降至1亿以内。这与公司走重资产模式有显著相关性,该模式直接导致财务费用和折旧增加,影响了净利润水平。
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箱式电力设备的销售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17年虽有明显下滑,但很快又反弹。反观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完全依赖投资拉动型增长,业务相对不稳定,更易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资产后,业务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原本的高周转制造业模式转变为以大资本投入长期低值回报的经营模式,箱式变电设备销售产生的利润一直在填补充电桩业务的亏损。最后特锐德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2020年更是低于5%,构建重资产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回报率太低,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特锐德从一个生产销售箱式变电设备的制造商,向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扩展,赚了规模却不见利润。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高,充电业务刚需增强,基础设施跟上产业步伐理所应当,关键是谁来投重资产更合适,是国家电网吗?供电企业没这个必要,不管谁投,都得用电网的电。是汽车生产商吗?也不应该,没看哪个生产燃油车的厂商还开加油站。是谁呢?由于单车充电收入本身就很微薄,再加上充电桩使用效率很难提高,导致充电业务赚钱难度很大,除非是大大降低充电桩成本和运营费用方能实现较好的盈利能力。运营方极力通过储能电池技术来降低电费成本以提高毛利率水平,这个方向还不足以实现盈利的目标,理由是固定资产投入过高,使得电费成本在总营业成本占比较低,降低电费成本对于降低总成本显得微不足道。
配资头条认为,像特锐德目前的经营模式是行不通的,公司只是赚了点利差,也没什么意思,不想办法退出,长期亏损,看不到盈亏平衡的希望企业危机就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股价低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让公司走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