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可以算是今年最惨的机构抱团股了,从去年9月的最高点82.59,到目前的44.32,跌幅接近50%,也就是说如果从上一年就进去的投资者,目前应该很惨。中炬高新股价跌得这么厉害,难道说是基本面不好?
从中炬高新刚出炉的第一季报来看,营收12.63亿元,同比增加9.51%,但归母净利润和毛利率都较同期有下滑迹象,尤其是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了15.17%。公司方面解释,这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但产品出厂价并没提高所导致的。另外,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较同期也有增多,增速甚至高于营收。
中炬高新的这份一季报其实出乎配资头条意外,本以为利润会个位数增长,没想到直接双位数下滑,一方面是原材料上涨,中炬高新没有提价,为了堤防像金龙鱼等竞争对手加入酱油这个赛道,连龙头海天也没敢在这个时候提价,更何况是中炬高新,贸贸然提价肯定是不敢的。另一方面,中炬高新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大增,同时渠道、区域开发、新品推广需要加大销售费用率。前几年靠着三费的优化,净利率不断提升,因此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而当前中炬高新为了实现“营收过百亿、年产销过百亿”的目标,肯定是营收优先,利润后置。此外,公司说过80亿内生,20亿外延,说明有并购,并购就有可能存在定增。
2018-2020年,公司调味品销售量分别为53.04万吨、61.08万吨和69.64万吨,单吨收入分别约为7197元、7263元和7080元,单价不增反降。其中,核心产品酱油的单价降幅更为明显。2018-2020年,中炬高新酱油销量分别为40.19万吨、44.54万吨和50.12万吨,单吨收入分别约为6443元、6466元和6232元。今年不提价的话,单吨收入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会继续下降。公司制定了2021年营收61亿元、归母净利润9.85亿元的目标。意味着营收增长19%,净利润增长10%。此后两到三年中炬高新都会是营收优先,利润后置的现象。
调味品行业是生活必需品,具有显著的刚性需求。行业竞争格局中,调味品细分行业中,酱油是最大的细分子行业,酱油市场的渗透率基本上达到100%,属于较为成熟的行业。按销量口径从集中度来看,当前我国酱油行业前三的市场总占有率只有32%,其中海天市占23%,中炬高新占比5%左右,李锦记占比4%左右;对比日本酱油市场行业前三总市占率高达51%,国内酱油龙头份额提升空间广阔。总体来说,以酱油为主要调味品的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竞争格局显得更加重要,龙头的发展主要是通过集中度提升,提升市占率,抢占低端的中小厂商出清的市场份额。中炬高新与同行业海天味业相比,龙头海天的渠道优势明显,海天味业营收来源超过60%是来自餐饮渠道,覆盖全国100%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成省份销售过亿。截至2020年末,海天经销商7051家。
酱油作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抗周期能力还是很抢的,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中炬高新在营收方面也有望提高。从估值上看,目前中炬高新的PE接近40倍,低于近5年的平均估值46倍,对标其他行业个股,这个估值明显是低估的。现在最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问题,如果大豆价格不断上升,而酱油价格又继续持平的话,对短期业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中炬高新说到底都是坤坤看上的企业,质地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