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的A股市场明显大幅走低,截至目前,还处于修整回调状态。特别是基金市场整体受挫更加强劲,新发基金有的上市不到第二个交易日就下跌回落,明显的市场情绪在慢慢降温。但是目前A股抱团股有所回暖的趋势,是否还能回到过去吗?
根据近来的5个交易日A股主要的宽基指数均有呈现企稳回升的趋势,其中上证指数涨幅为3.05%,沪深300的涨幅为3.74%,创业板指上涨为6.00%。市场波动率呈现明显见顶回落现象;从板块方面来看,其中钢铁、建材、公用事业和煤炭等价值板块的涨幅表现靠前。根据3月28日发布的4月月度策略就有提及到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进入波动收敛期,结构性机遇的挖掘将重于市场的方向,核心逻辑在于2021年并非单纯的估值收缩之年,而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的大环境下,其企业的盈利弹性将会成为积极贡献。4月月度策略中重点推荐的钢铁和煤炭板块至今也算是实现了可观的涨幅。根据全市场来分析,经过前期市场的大幅回撤过后,出现了大部分指数的“还债”压力有所减小。截至3月31日在2020年-2021年化受益率向ROE回归的假设下上证指数的预期收益率为5.80%,中证1000的预期收益率为2.21%和大盘价值预期收益的15.86%,以及中盘价值预期收益率的9.83%的涨幅情况来看,有能力通过盈利消化的估值压力。在另一方面,针对于大盘的成长和创业板指等的还债的压力仍然比较大的板块来分析,前期的交易拥挤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已经出现了大幅降低,且估值消化是漫长的命题,“无需持币”还将会持续演绎,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板块都可能会有跑赢现金的能力。
就目前来看,部分核心资产经过前期震荡后出现了大幅回调,从交易层面来看流动性风险已经接近了底部,并且近期的股价也开始逐步出现企稳回升,但这现象并不意味着部分核心资产还能“回到过去”。一方面,主要是面对过去两年估值的大幅扩张,在未来部分核心资产盈利的持续验证和消化估值的压力仍然会很大;而另一方面,在面对居民负债端的真正问题不存在下跌中,反而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近期的回暖过程中;但是我们发现在面临市场调整时,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存在反而使市场处于更加“稳定”的状态因素影响,一旦市场在大幅回撤后便进入反弹行情中。一般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倾向于卖出基金。因此投资者反而应该对于部分核心资产的回暖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A股市场还处于震荡盘整中,回调情绪也会极有可能,但是部分核心资产回暖情绪也不一定会回到过去。
此外,还由于在过去2年受益于宏观经济疲弱的资产成为全市场投资组合的主流成分,投资者当下在社融拐点出现之后对经济持续改善与景气的扩散没有进行定价。就会存在预期陷阱。怎么说呢?由于当下经济本身仍在向上过程中,左侧猜顶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而社融“领先”经济的拐点即使最终还会出现,但是斜率也会成为重要考量的因素。并且在碳中和下的供给端的变化带来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周期行业,并在短期盈利弹性和长期产能价值有被共同向上的机遇,另外A股市场曾因简单的社融下滑而带来经济下滑没有予以定价,在一个具有韧性的经济情绪下,其认知也可能会被系统纠偏。因此,经济的韧性才是未来市场乐观的理由。
由此看来,价值回归成为2021年的主要路线,投资者应该基于短、长期资产进行布局,其中会有部分还能实现价值向成长的跃迁,更多价值发现将会达成市场“新共识”。根据A股大盘的走向重点推荐钢铁、建筑和银行等行业。但有风险要提示一下,当前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货币超预期也相对宽松,信用收缩方面也超预期。